Results matching “新疆”

太阳照常升起

放假了,有种末日狂欢的感觉,就像世界尽头生命终结前,太多太多的愿望还没有实现,无奈几周后太阳照常升起的清晨,生活还会一切如常。就像《圣经》说:"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

中国音乐印象

接触过一盘名为《中国印象》的钢琴小品,初听来还不错。由牧童短笛的不同版本之比较开始,发现孔祥东版时间略短,更好听,继而到比较《黄河》的孔版和朗朗版,直到听起更为有气势的中国交响诗,与所知的中国比较,串联,于是形成了我心目中真正的"中国音乐印象"~

理论所知有限,主要列举作品吧。


 

乡音

年八月回家乡,来去匆匆,久别的亲人老了,故乡物是人非了,大院的孩子都大了,不由回想起贺知章的名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可是他老人家至少"乡音不改",可我呢?我是没有乡音的人,就像没有根的浮萍,到哪里都是飘零。

小提琴曲:新疆之春

正大综艺选手才艺,一曲新疆之春给人留下不少遗憾,总觉得她没拉出味道,真正的新疆味~

大葡萄

新疆的冬天严寒刺骨,万物凋零,树木光秃秃。气候条件决定了新疆的冬天几乎见不到丁点的绿色。而春风不仅带来了暖意,更是带来了生机。沿街的垂柳星星点点的嫩黄,满树的杏花梨花,啾啾的麻雀,雀跃的人们……没去过新疆的大可以从小提琴曲《新疆之春》中感受一下吧~

《七剑下天山》是一部不错的武侠电视剧。虽然编剧与原著差别很大,电视中神话了剑的作用,似乎剑是主角,人是配角了,还有就是对楚昭南的描述,大奸居然被改写成受尽委屈的大英雄……初看还挺难接受呢,不过反而越来越喜欢这个人物了。

最有意思的是天山行中遇到的维吾尔族,真正的维族普通话,听着很真实好亲切,还有那一望无际的大漠,黄沙,熟悉的西域风格音乐……好像又回到了久违的家乡,感受它的豪壮~

新疆民歌:巴哈尔古丽

疆民歌节奏鲜明,歌声高亢,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歌之一。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的新疆民歌,曾受到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曲调中融入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的音乐元素。新疆民族音乐有其特色的乐器,如热瓦甫、手鼓(达普)、苏乃依、卡龙、萨它尔、艾捷克,最具特色的是手鼓,它动感,活跃,让人有忍不住随之起舞的冲动。

《新疆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花儿为什么那样红》,《达坂城的姑娘》,《边疆处处赛江南》等新疆民歌都为众人熟悉,而王洛宾的名歌更是响彻海内外,但个人感觉,王洛宾的名歌以哈萨克族风格为主,还有的夹杂了长调曲风,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都会回头留恋的张望……”有一些悠长悠远情深意长的感觉,而真正体现新疆名歌的短调和民族乐器在他的作品里运用不多,其实是民族风味不足的大餐。当然,他对民歌的继承和传播所做的贡献还是不可磨灭的。

里推荐的是一首由著名维吾尔歌手《巴哈尔古丽》演唱的《巴哈尔古丽》,个人认为是最好听,最具代表的真正新疆民歌之一了。

1943tg-tuogong.jpg

当年走过印新运输线,运送过抗战物资的两位驮工,现在居住在皮山县桑株乡


60年前,几个热血青年带领着新疆几百名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同胞开始了一次翻越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打通抗战生命线,穿越世界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中国最湍急的河流的壮举。

这条穿过了世界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人迹罕至的高山通道,在抗日战争期间,一度是运送盟国援华物资的惟一通道。在这样一条支撑起中华民族生存的生命线上,他们九死一生,经历了无法想象的艰险与壮烈,运回了中国抗日急需的物资,缓解了抗战期间前线物资奇缺的局面。他们以生命的代价,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近现代战争史上最辉煌的一章。而这一章是由新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和汉族人民共同书写的。 或许有些历史是不可以忘记的,更或许《1943-驮工日记》正是这种《为了忘却的纪念》。

在新疆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60年前,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有许多当地驮工,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在死亡路上拉运援华的抗战物资。最让人们惊异的是,当年这个壮举竟是由几个汉族青年学者带领实施的。可是半个世纪以来,这些故事只在民间流传,没有见诸文字。

在数座海拔7500米以上的雪峰耸立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这些驮工是怎么驮运大批物资翻越昆仑天险的?当年这几个汉族学者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十分危险而又远离抗战前线的运输路线呢?随着一本偶然发现的日记,新疆电视台记者追根探源,终于使这段尘封的历史逐渐清晰。

1943tg-lzxdiary.jpg

陆振轩的日记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