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matching “抗战”

中国画有文人画与院画之分,文人画写意,院画写实,文人画活泼 ,院画工整而刻板。

文人画又称写意画,始于唐宋,发展于元明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姚最提出的“不学为人,自娱而已”成为文人画的中心论调,使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文人画重情趣,不拘素材,多寄情风物、咏怀志向、抒发胸臆,因此花鸟、山水、渔隐、梅、兰、竹、菊都以其品性备受文人青睐。

宋氏三姐妹

……门上的雕花玻璃窗格中透过来隔壁一个紧张的女人脸,她在和另一窗格中不甚清晰的军装男人商谈着,这边另外两个女人在张望,等待,昏暗的灯光中,那边的女人脸在窗格上时而被边缘不均厚度的玻璃扭曲也难掩她怒气却无奈的表情。镜头拉开,这边的一个女人走到门边轻声说了句“美美,过来一下!”……三姐妹在小桌前再次聚到了一起,为了蒋介石在西安遭逢兵变,也因为何应钦等人向借此机会除掉顽固不联共抗日的蒋介石……镜头一转,宋美龄飞机抵达西安……

这就是《宋氏三姐妹》(The Soong Sisters,1997)中的片断。受到那本《实用美学》前几章关于光影解说的影响,对这段映象最深,也彻底被导演、摄像和美指的功力所折服。

052321

中国有三位姊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宋家三姊妹的系也在这动荡不安的政局里起了变化……

ra050812003

电影:两个人的芭蕾

年底的三大假期接踵而来,商家活动频频,旅行套餐多多,电台电视台也不放过这个最后机会,放血出老本,拉拢观众,力挽收视率。电视连着播,电影好片如云,娱乐更是乐翻天。

拿CCTV-6来说吧,《张思德》、《海上钢琴师》、《指环王》、《十面埋伏》、《人小鬼大》、《生死时速》等等,不少新片大片都列入了最后这周的节目单。昨天有幸看了一部2005年的天影的新片《两个人的芭蕾》。

1943tg-tuogong.jpg

当年走过印新运输线,运送过抗战物资的两位驮工,现在居住在皮山县桑株乡


60年前,几个热血青年带领着新疆几百名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同胞开始了一次翻越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打通抗战生命线,穿越世界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中国最湍急的河流的壮举。

这条穿过了世界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人迹罕至的高山通道,在抗日战争期间,一度是运送盟国援华物资的惟一通道。在这样一条支撑起中华民族生存的生命线上,他们九死一生,经历了无法想象的艰险与壮烈,运回了中国抗日急需的物资,缓解了抗战期间前线物资奇缺的局面。他们以生命的代价,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近现代战争史上最辉煌的一章。而这一章是由新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和汉族人民共同书写的。 或许有些历史是不可以忘记的,更或许《1943-驮工日记》正是这种《为了忘却的纪念》。

在新疆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牧民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60年前,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有许多当地驮工,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在死亡路上拉运援华的抗战物资。最让人们惊异的是,当年这个壮举竟是由几个汉族青年学者带领实施的。可是半个世纪以来,这些故事只在民间流传,没有见诸文字。

在数座海拔7500米以上的雪峰耸立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这些驮工是怎么驮运大批物资翻越昆仑天险的?当年这几个汉族学者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条十分危险而又远离抗战前线的运输路线呢?随着一本偶然发现的日记,新疆电视台记者追根探源,终于使这段尘封的历史逐渐清晰。

1943tg-lzxdiary.jpg

陆振轩的日记原文

一首排行榜上榜歌曲,偶然发现,觉得歌词很有意思--有点恶狠狠的味道--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 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欠了我的给我补回来 偷了我的给我交出来……。

花儿乐队,记得刚出道时才平均17左右,那也是我首次听到他们的名字,只是当时对乐队和rock风格并不欣赏。年龄大了,发现《嘻唰唰》里,这些孩子还是蛮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