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matching “影评”

东方影视播放的一部张国荣主演的福音电影,让我有想起了这个昔日的巨星。他的作品多的数不清,或许其中没有一部作品可以完全代表他,但是他却代表了一个时代,那个星光璀璨的大香港影视歌的黄金时代。而文艺片,尤其是与王家卫的合作文艺片,是张国荣抛除偶像实质展现演技的契机,那种阿飞正传中的无脚的鸟儿不知何处栖息停留的感觉也令他的自我得到释放,角色发挥自如,成为荧幕经典。巨星陨落已五个年头了,又是4月1日多少人又再次想起,无独有偶,番茄台也以《东邪西毒》的重播作为怀念。

今天正式放假,其实昨天就什么事做了。带着前晚同事一起K歌的疯狂余温,聊聊天,打打球,整整心情,看看影评,大呼过瘾,投效两声……总之学习没什么进展,一天很快过去--哈哈,领导不在的感觉好轻松呀。

以后不轻易写影评了

Rodolf Arnheim的《艺术与视知觉》的引言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写这本书的另外一个理由是:我相信,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厌倦了那些似是而非的、令人眼花缭乱和附庸风雅的演讲,还有哪些纯属玩弄字眼和干瘪的美学概念的文章,哪些冒充科学的“橱窗展览”,那些对于临床征兆所作的不得要领的诊断,那些对于琐细小节所作的煞费苦心的测定以及那些徒有迷人的外表的警句。艺术是世界上最为具体的事物,我们没有权利也不应该,把那些希望懂得更多一些艺术原理的人的头脑搅乱。

电影史话播出黎民伟专题,重现了那个二、三十年代动荡时期的电影圈,那段乱世中文艺人的挣扎,又提到了阮玲玉,让人想到了张爱玲,才女笔下的《红玫瑰白玫瑰》 ,以及张爱玲和胡兰成的乱世之恋--《滚滚红尘》(1990)

人们介绍《滚滚红尘》往往以“一部电影,两位才女”首当其冲,当然除了三毛笔下张爱玲原型的凄美故事之外还有影片在1990台湾金马奖,1991香港金像奖的多项大奖,流传下一首经典歌曲《滚滚红尘》……但是三毛的编剧奖一度被寄予众望却落空了,这部电影也成了三毛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部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成了绝唱,属于张爱玲也属于三毛。

彼得·杰克逊与《金刚》

终于搞到了《金刚》(KingKong,2005),不愧是2005最值得去影院的影片。

太多感动和精彩,震撼和惊心动魄,只是笔拙脑钝,无法一时表达。看了错错错同学的评论《金刚》:是什么成就了你,经典“大片”?,觉得自己也没有书写的必要了,因为影评太精彩了,书尽我心。

诸多评论多多少少都代表了个人和公认的看法,不过我唯一不敢苟同的是所谓“人兽恋”的金刚对安的“爱情”。个人认为那根本无法升华到爱情,至多只是初级阶段的一种喜欢--毕竟安给金刚带来了单纯的快乐,解慰了他的孤寂(重点,在弱肉强食世界的和平和快乐),这种感情有依赖有喜欢,但纯粹是出自KingKong心理需要的精神寄托……具体也无法定义,毕竟咱不是那只猩猩。而安对于金刚,有点类似现代人养的宠物,只是这只块头大--一些罢了。

先补充一些有关谚语的知识。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在发达的语种中极其丰富。中文的熟语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成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固定短语。成语的整体意思和各个词的意思不尽相同,大多含有潜在的意义。如胸有成竹,图穷匕见,杯弓蛇影等,在汉语中,四字成语是基本形态。

·警句和格言--是习用的名人之言,经典之语,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歇后语--是习用的譬解语。前半句是形象的譬喻,后半截是解语,用来直接说明事理。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孔子搬家尽是书(输)。

·俗语--是群众口头使用较多的固定常用语,特点是通俗化,口语化,也有一定的形象比喻。如,一个巴掌拍不响,打肿脸充胖子等。

·惯用语--习用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多三个字音节。如开后门、吃红灯、碰钉子、捣浆糊。

·谚语--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可以作为独立交际单位也可以作为句子中的成分。

了结

不知觉,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该对工作有个总结了,闲来细数点点业绩,颇有点得意,哈哈哈,大笑三声。蓦地发现blog列表里n多草稿……原来忙得一头,丢了另一头。好些待写的感想都随着简要的记录沉淀到了blog列表的后台末页,存成剩鸡肋--再冷也要拿出来啃--谁让自己剩饭呢。

关于《公民凯恩》,评论看了不下十个,可是电影至今还没有看过。不过相信同我一样的电影fans门通过附录转载的一篇评论也可以恶补一下基础常识,不过有机会一定要看原片的。

试论《公民凯恩》的不朽

文/周黎明

英国《视与听》杂志自从1952年起,每隔十年由全球最顶级的导演和影评家评选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部影片。除了第一次以外,《公民凯恩》(Citizen Kane,港台译为《大国民》)每次都名列榜首,而其他名次的作品每次都有所不同。换言之,在过去四五十年里,世界上最有资格评论电影的人对哪部影片在艺术上居于亚军或季军位置无法达成长久的共识,但他们一致认为,《公民凯恩》是最伟大的电影作品。

好久没有玩Flash了,在DRL看到了贾樟柯电影《世界》插曲《乌兰巴托的夜》的Flash,很感触,电影般的画面,拉、摇、剪切、转接手法很值得学习,创意更是没得说--不知是不是电影情节的剪辑。顺便把MP3搞来了,一起分享。


有些情绪压抑了会爆发的更厉害,这首歌正好可以抒发很多--现在感觉好多了~


Flash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