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ults matching “十面埋伏”

中国音乐印象

接触过一盘名为《中国印象》的钢琴小品,初听来还不错。由牧童短笛的不同版本之比较开始,发现孔祥东版时间略短,更好听,继而到比较《黄河》的孔版和朗朗版,直到听起更为有气势的中国交响诗,与所知的中国比较,串联,于是形成了我心目中真正的"中国音乐印象"~

理论所知有限,主要列举作品吧。


 

韩信:功尘末路断头颅

东方电视剧频道的《楚汉骄雄》终于演完了,也算了却了每天急忙忙冲回家就打开电视的挂念。

说来,此剧并非经典,倒是有些特点,如郑少秋继丁蟹(《大代》)之后再次塑造的反面角色,一如丁蟹般假仁假义自私功利,却表面一幅大仁大义贤德忠厚状。虽不及丁蟹这个人物的地位,也可算的上是特立独行了,此外继续延续了"丁蟹效应"。而江华饰演的项羽故作凶恶状,总让人想起而是过过家的游戏。另一个角色,韩信,居然被塑造成自大奸诈残酷好战的形象,剧情和人物性格都太单薄,总觉象一出闹剧,追看的原因只是想知道如此一段历史在香港编剧的手下被改装成何样?果然不出所料的失望,正如所有看过的港版历史题材连续剧一般,简直如儿戏。相比国内钱雁秋笔下狄仁杰的故事差距不止一点点。不过总体来说比起某版本《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与朱元璋王位之争来要好不少,还是希望港台编剧不要再染指历史题材为上。

越人歌与佳人曲

或许从某些方面来看,人们将《夜宴》与《十面埋伏》相提并论还是有其原因的--名导、巨星、豪华制作班底、精心打造的音乐等,还有片中出现的两首古诗歌--越人歌和佳人曲。一个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痴恋,令一个则是北方佳人倾城倾国的绝世容颜,不知为何听到越人歌时我自然会想起佳人曲。

琵琶吟

钢琴曲时,知道了自己也喜欢纯音乐,听了小提琴,本以为是最爱,可是对二胡钟情却远胜于小提琴。听遍竖琴,小号,竖笛,横笛,扬琴,古筝,琵琶,葫芦丝,大提琴,萨克斯,萧,古琴,马头琴等多种声音之后,还是喜欢民族乐器,如今可以毫不讳言的肯定--最爱琵琶。

于琵琶的最早印象来自白居易《琵琶行》的文字。或许当时还一知半解那信手弹拨是如何“未成曲调先有情”,也无法想像琵琶是如何模拟“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只是那背的顺口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清衫湿”“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在口舌中囫囵翻转时隐隐总是一缕悠悠的甘苦茶香~

030124pipa1

一次听琵琶,是现场版的《彝族舞曲》(琵琶名曲) ,现在想来也是一种福气和运气。虽然后来的《十面埋伏》没完全听懂,却着实心烦意乱紧张了一把。直到前年徐静蕾《来信》宣传强势期,听到那幽幽怨怨的一曲《琵琶语》彻底被征服了,一首徐志摩的《半夜深巷琵琶》意境阑珊处传来的不正是琵琶语吗?……偶听苏州评弹,感于吴侬软语的柔美,急切寻之才知原来那清雅的伴奏是三弦和琵琶的合鸣--还是琵琶。 《七剑下天山》中一曲《空船》荡气回肠之余柔美凄婉自然也少不了伴奏中(尤其是间奏)中时隐时现的琵琶弹拨。这回无意寻到的瑰宝就是这曲--《琵琶吟》。

电影:两个人的芭蕾

年底的三大假期接踵而来,商家活动频频,旅行套餐多多,电台电视台也不放过这个最后机会,放血出老本,拉拢观众,力挽收视率。电视连着播,电影好片如云,娱乐更是乐翻天。

拿CCTV-6来说吧,《张思德》、《海上钢琴师》、《指环王》、《十面埋伏》、《人小鬼大》、《生死时速》等等,不少新片大片都列入了最后这周的节目单。昨天有幸看了一部2005年的天影的新片《两个人的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