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记

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端五,端阳)。“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到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璟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此外端午节还称为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不管叫哪个名儿,大凡意思是相同的。每到这一天,民间流行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戴香草驱五毒,比武,击球,荡秋千,射柳,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饮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等。如今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百度端午Logo

于端午起源说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息过,其由来的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种说法,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屈原他是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而且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而端午是纪念春秋时期伍子胥的说法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甚至引发各家争论“屈原伍子胥 端午节祭谁”“端午是姓武还是姓屈”?

然对于端午来历之争没有什么必要,倒也不算坏事。有人认为这般的争论发挥“鲶鱼效应”,“可以更有助于国人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民族源渊流长的古代文明,从而有效地保护、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错,只是知道和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或许就在国人为“端午节来源说”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时,韩国已经将“我国传统四大民间节日”之一的端午节以“江陵端午祭”申报成为联合国“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专家门纷纷倡导应该实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可是如今,在全国多数地区的传统节日沦为“吃节”“消费节”时,如何保护成为首要问题。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不是新瓶老酒,娱乐至上,如何对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宣传才是要点。在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6月10日)来临之际谈谈文化遗产问题更显意义。

午,不由联想到池莉以当代为背景的历史掌故。正巧近来一部由老舍先生三部作品改编合成的电视剧《月牙儿与日光》正在央视宣传,即将上档。剧集改编质量还不得而知,但对于文化名著的“改编潮”的扫荡之下是否还依然“花自飘零水自流”?真正起到“鲶鱼效应”的改编也是欢迎的,不过当下如王扶林一样花费数年精心制作的名著佳片实在稀罕,更多的结果是古今佳作“备受摧残”。不禁想问,这种打着“名著”大旗招摇的“垃圾”对民众产生的反面宣传作用是否更胜于韩国抢注“端午”?


午没有作为腐败的理由,我们还是去腐败了--一好兄弟携燕尔新妇最后一站落脚本地,召集各路老同学小聚西厢记。一如既往吃得爽,就是远了点。说到西厢记,您是否想到王实甫?厅内灯光柔和,半包间以轻帘小隔,画栏屏风上正是工笔仕女,尚算有点文化的味道呢~胖子还是挺胖,更结实魁梧了。相对我们这些在所谓“大城市”混迹却依然自我的人来说几乎无任何改变,还是俺们当年一样的纯朴。尤其笑笑最后的“打压”换取小胖子一记响亮的巴掌,五年没见的生疏感消失殆尽。此外心下安慰,还好那响声是来自脊背的肉而不是排骨迎击的效果……俺个人脾胃好多了,这回吃再多也没不适,或许mullar小友的中药药方还是有用的。

憾的是端午节当天没吃上粽子--以上乃六一补记之(不过可以补记,自然也可以补吃咯)。



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同样的,大部分失败的公司,事先都有一些征兆显示已经出了问题,然而即使有少数管理者已略微察觉这些现象,也不太留意。如:企业的气氛沉闷,缺乏压力,管理层安闲舒适,员工充满惰性,一些真正具有能力和潜力的人员则得不到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们或者离开公司,或者被无谓地浪费掉,企业慢慢地失去生机。


参考:
端午节 端午的由来 端午节的来历 国际在线--让端午节回归文化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