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原型法(Prototyping)

原型法(Prototyping)

原型就是模型,而原型系统就是应用系统的模型。它是待构筑的实际系统的缩小比例模型,但是保留了实际系统的大部分性能。这个模型可在运行中被检查、测试、修改,直到它的性能达到用户需求为止。因而这个工作模型很快就能转换成原样的目标系统。原型法是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不同,原型法不注重对管理系统的全面、系统的详细调查与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1)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运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时,开发人员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开发一个原型系统并运行之。开发人员和用户一起针对原型系统的运行情况反复对它进行修改(在这过程中也可以添加新功能),直到用户对系统完全满意为止。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

图1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稍后奉上)

在用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时,为了迅速建立和修改原型,需要利用多种软件开发工具,现在已有许多具有实用价值的开发工具出现。

(2)原型法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包括联机的屏幕活动,这一层的目的是确定屏幕及报表的版式和内容、屏幕活动的顺序及屏幕排版的方法;

  第二层是第一层的扩展,引用了数据库的交互作用及数据操作,这一层的主要目的是论证系统关键区域的操作,用户可以输入成组的事务数据,执行这些数据的模拟过程,包括出错处理;

  第三层是系统的工作模型,它是系统的一个子集,其中应用的逻辑事务及数据库的交互作用可以用实际数据来操作,这一层的目的是开发一个模型,使其发展成为最终的系统规模。

(3)原型法的优缺点

原型法贯彻的是"从下到上"的开发策略,它更易被用户接受。

○ 它是一种支持用户的方法,使得用户在系统生存周期的设计阶段起到积极的作用;

○ 它能减少系统开发的风险,特别是在大型项目的开发中,由于对项目需求的分析难以一次完成,应用原型法效果更为明显;

○ 原型法的概念既适用于系统的重新开发,也适用于对系统的修改;

○ 原型法不局限于仅对开发项目中的计算机方面进行设计,第三层原型法是用于制作系统的工作模型的。快速原型法要取得成功,要求有象第四代语言(4GL)这样的良好开发环境/工具的支持。

○ 原型法可以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方法相结合使用,这样会扩大用户参与需求分析、初步设计及详细设计等阶段的活动,加深对系统的理解。

但是,由于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管理系统全面、系统的认识,因此,它不适用于开发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该方法的另一不足是每次反复都要花费人力、物力,如果用户合作不好,盲目纠错,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对于原型法我也是新接触,奇怪的是在诸多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书中居然错过(?)了这个,学习有待更仔细,假期是个好时机~

这里有高人的总结,可慢慢学习:原性方法论 1 2 3   4 5

PS:顺便扒到些好东西:果壳中的宇宙面向对象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策略→需求→建模→规划→执行获取用户需求的十大沟通技巧系统构架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