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n则--成熟·沉默

小小师弟毕业临行,聚会一定参加。

很久没有这么齐全和热闹了,呵呵,在此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当初共同学习研究的感觉又悄悄回来了。不过心里很高兴,却鲜于用言辞表达了,是工作一年口舌的退化,还是真如老师所说“变得文静了”,亦或性格“突变”沉默寡言了??

其实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雄辩是银,沉默是金”,似乎“半瓶水”才最容易有所响动。而以往,典型的中国性格就是内敛的,知道的并不一定要说,而有能力的也不一定要出世,所以往往隐居深山的大多看破世事的高人。沉默,或者说不张扬的个性正是古人推崇的成熟了事。

随着西学东进,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也渐渐影响了国人。并不是说接收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就是不好,但是他们鼓励和赞扬的“个性,自我表现,自信(甚至自负)……”被移植到中国的土地上之后,其先天的弊端也伴之而来。于是,张扬、吹嘘、口若悬河、固执己见、夸夸其谈……都被看做是“有个性、有能力”的表征,“知道就一定要说出来让大家知道,哪怕错了,也是值得称赞的”……

看似或许有道理,但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个人认为,不同的人有其习惯和偏好的发泄方式,或许有些人喜欢用言语表达,他适合做相应的工作,如外交、谈判、商务、营销等职业,而另一些人,喜欢用笔,用网络承载罢了。

而我在大环境下适应了,如今外部环境改变,又面临一种新的适应。将若干次口头的感想和发泄积累起来诉诸笔端,爆发为坚定的文字,如此似乎比说要实在许多--毕竟有实载体了。于是乎,沉默对于我,应该是成熟的表现吧,多听,多想,多思考,其实也是一种快乐。

不张扬不代表没有个性,少言寡语也不代表一无所知。

寥寥数语的记录,日子久了果记不请了,粪土当时的诸多慷言慨语只剩上面依稀数句了。再次提醒:有想法了就要记录下来,否则灵感稍纵即逝,追悔莫及。
(补写于2005.6.26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