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序曲迎新年

炮竹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迎新春,
除夕之夜送祝福,喜气洋洋福临门~

窗外依旧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今年心境与去年大有不同。作为小家庭在上海的第一个春节,一桌不甚丰盛的小菜,两杯小酒,下两碗饺子,加上辛苦从超市搬回的总总零食,过年的气氛倒是增添了几分,此刻缺少的就是新春序曲的美妙音乐点缀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民族音乐中以新春为题材的经典作品很多,如《喜洋洋》,《新春乐》,《春节序曲》等,主要是丝竹乐器合奏的民乐,不过《新春乐》也曾被小提琴重新演绎,余丽拿的版本也很好听(貌似二胡音乐很多都可以用小提琴演绎,余丽拿十年多前那盘专辑就收录了《牧歌》《二泉映月》等许多民族作品的小提琴版)。

《春节组曲》是诸多除夕晚会使用频率最高的作品。它是李焕之1954-1955年间所作的组曲《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因这一乐章最受欢迎,所以常单独演奏。这首曲子看官莫道不知哟?看过央视春晚的还记得每年开场必不可少的锣鼓喧天和结束时的难忘今宵吧~新春序曲就是开场那段。

《春节组曲》以陕北民间秧歌的音调和节奏为素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

第一乐章"春节序曲",描写的是过春节人们扭秧歌的情景,乐曲里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乐曲欢快热烈。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其主题先由双簧管演奏,再由大提琴重复,最后由小号独奏把音乐推到高潮结束。 "春节序曲",是按照"秧歌"的结构写成的管弦乐曲。"秧歌"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舞者通常扮成各种人物,手里拿着扇子、手帕、彩绸等道具起舞。表演形式分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按音乐节奏表演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场是热烈火红的大型集体舞,常常走出各种复杂的队形来。小场是两三人表演的带有简单情节的小型舞蹈或歌舞小戏。"秧歌"的开始和结束是大场,中间穿插着小场。

《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

春节序曲也有多个版本,以民乐合奏和交响乐演奏为主。推荐这版是余隆率中国爱乐乐团演奏的版本。

附:春节序曲的来历

《春节序曲》则是我国人民最为耳熟能详的作品,由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创作。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抗日战争时期,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李焕之便以自己当初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创作了一部《春节组曲》,写于1955-1956年间。李焕之当时曾说:“算起来,从参加陕甘宁边区的春节活动到创作《春节》的时间,整整有十个年头。光阴消逝了,但记忆还是新鲜的。我进入构思,好比是重新生活一次。不,要比重新生活一次还要丰富得多,形象思维的翅膀,带着我遨游了自从我参加革命以来的一系列的生活体验与艺术积累”。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作品由四个乐章构成,分别是序曲、情歌、盘歌以及灯会,其中又以序曲最常被演出。《春节序曲》所展现的是在黄土高原纯朴民风的背景下,热烈欢腾的场面和浓烈的抒情意味。其中,作曲家对热烈的大秧歌舞场面作了动人的描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品以热情洋溢的笔墨抒发了作曲家对陕北民风的讴歌,他把黄土高原的粗犷和陕北民歌的苍劲悠长天然浑成地溶进泊泊的乐思。欢快的锣鼓点和轻巧的秧歌舞步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恢弘的节日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