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学习中一些不理解的专用词汇,总结如下:
卡片分类法、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移情性理解。

卡片分类法是一种探索人们如何将项目分组的技巧,有助开发一个网站架构,将用户搜寻成功的可能性增至最高。卡片分类法便宜而且易于进行,有助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将项目分组的规律,找出难以归类及查找的项目,锁定较易被人误解的名词。

卡片分类法何时适用?
卡片分类法在你有项目一些需要归类时适用,尤其在拟定网站架构时更为有用。

卡片分类法如何进行?
卡片分类法可在不同情况下,以不同方式进行,包括单对单、工作坊、邮寄或网上调查等。

基本步骤
◦ 将需要分类的项目名称各至写在卡片上。卡片面积需足够写上至少14号字体的字,令卡片散在桌子上时仍可给参与者清楚看到卡片内容。
◦ 参与者将要将项目以合理方式归类。参与者亦有可能要为不同组别命名。
◦ 当所有参与者都完成分类过程后,将数据输入试算表 (Spreadsheet) 里,并将此结果作出审查。
◦ 有不少项目在分类时都会有一定共识,而且分类趋向亦相对较为明显。举例说,所有参与者都会将技术支持与投诉及产品支援归为一类。你可以用聚类分析 (cluster analysis)将最终的分类架构,用图表显示出来。其中一个较易办的方法是利用IBM的EZsoft程序(于www.ibm.com/easy免费下载)。
◦ 特别要留意一些没有共识出现的项目。
想一想:那些项目会否在改名后较易归类,还是不得不将之加进多于一个类别里呢?谁要参与?需肯定所有参与者都会是所设计出来网站架构的最终用户。
邀请越多参与者越好,最少要有六个。然而要留意:参与者越多,即表示要分析的数据相应会增加。不同人士将卡片分类的时间可能相距很远。凭经验估计,要将50个项目进行分类平均约需要半个小时。

分类法的变异
在基本技巧当中,分类过程还可以加入一些变化:
•将卡片面积稍为加大,以便加入一些简单问题,例如问参与者是否理解该项目的意思 (可选择是、否或不知道),以及要求他们提出其它可归进同一类的项目等。
•要求不同参与者组队合作亦未尝不可,然而需考虑到一个问题,就是所得出的结果可能并非准确地反映队中个别成员的想法。
卡片分类法的筹备事宜:
◦ 需确定每个项目都已经尽可能清晰地定义。
◦ 需肯定测试内容已包括所有需要分类的项目。
◦ 在每个测试环节前,将已写上名词的卡片洗好。
◦ 制定一系列的测试指引,令各参与者对程序有相同的理解。
◦ 让参与者在分类过程中独处,以免他们受到不必要的时间压力。但同时亦需要肯定他们在有问题或完成任务后,可以轻易地找到测试负责人。
◦ 准备一些空白卡片,让参与者写上代表各类名词的名称。
◦ 准备橡皮圈,让参与者可以将同类卡片困在一起。


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从主体对信息的认识层次上看,由于主体有感受力,能够感知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由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由于主体有理解力,能够领会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逻辑含义,由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又由于主体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效用、因此获得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三位一体的综合、构成了认识论层次上的全部信息,即全信息。

语法信息是信息认识过程的第一个层次。它只反映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而不考虑信息的内涵。换言之,语法信息只是客观事物形式上的单纯描述,只表现事物的现象而不深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涵及其意义。这一层次涉及到可能出现的符号的数目,信源的统计性质,编码系统,信道容量等等,主要研究信道传递信息的能力,设计合适的编码系统,以高度的可靠性快速有效地传递数据,都是通信工程所关心的问题。

语义信息是信息认识过程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含义;换言之,语义信息不仅反映事物运动变化的状态,而且还要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意义。从信源发出的数则消息,如果只是从通信符号的统计数量来看,其信息量可能相等,但信息量相等的消息其意义却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在信息检索中就要考虑到信息的语义问题。

语用信息是信息认识过程的最高层次。它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柏对于某种目的所具有的效用。换言之,语用信息就是指信源所发出的信息被信宿接收后将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同语义信息相比,它对信宿的依赖性更强,而且与信息传递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


移情性理解

罗杰斯所指称的“理解”是一种对他人设身处地的理解,是从他人的角度来理解他人,常被称为“移情性理解”。它与“评价式理解”相对。

移情是一种能力,它能够使人站到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也能够在体会别人情感时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它也是理解一词通俗用法的核心意义。当我们试图理解另外一个人、一个民族或文化,我们需要移情。它不仅仅简单地指一种喜欢的反应或者同情。

移情是一种站到他人的立场来理解世界的认知能力。它表现为想别人之所想,感别人之所感。它不同于人们观看风景,或者站到一定的距离之外进行审视,或者拉近自己与观察对象的距离从而使自己更客观地观赏对象。运用移情,我们能体会另一个人的所思所想。

移情性理解暗含着一种前提,这种前提要求对他人理解时,自己也应当有相同或相似的经历。

1、移情是洞察的一种形式

移情是一种洞察,因为通过它,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相容的人或事中体会到其中的意义。对于那些对自己不相容乃至排斥的观点,学生应当以宽广的胸襟包容它们。如果他们要理解它们及与之相关的熟悉的东西,他们需要认识到,一旦克服了习惯性的反应,那些所谓的异端与愚蠢的观念原来是那么赋有意义。这样,他们就会意识到,习惯性思维是阻碍理解他人的罪魁祸首。

2、将心比心

在人与人交流的层面上,人们之间的沟通不仅仅只是观念的交流,更是心灵的沟通。移情要求尊重不同于我们自身的人们。这种尊重使我们胸襟开阔,并且在他们的观点不同于我们的观点时,仍能够对其进行仔细的思考与关注。

3、移情性理解需要更多的经验

为了获得对抽象观念更深入的理解,学生必须拥有一种直接的、具有激励性的体验,这种体验应当比现在课程所容许的体验要深厚与丰富得多。智力上的碰撞可以产生这样的效应:学习的过程更加依赖于丰富经验的积淀,学生更倾向于各种观念的效应,而不是仅仅面对这些观念本身。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我们必须更加注意他们的回答与解释是否克服了自我中心、民族中心及当代中心倾向。

来源:
卡片分类法 信息素养观念的养成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 对“理解”之理解 信息饥渴——信息选取、表达与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