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变化太快

news上游荡,看到了名为“compter history”的一组图片。

vfc6_500x395.jpg

图中这张是1972年的电脑,彩色电视的屏幕充当显示器,加上较完备的键盘,算是初具电脑雏形的里程碑之作。许多从30年前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们,拿此与当今的先进设备相比似乎梦幻一般神奇,仿佛相差几个世纪,那时的人们何曾想过今日会有精巧的电脑,告诉的互联网,人性化的操作系统,还有方便快捷的搜索引擎?不过30年也同样,又有谁知道30年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要知道如今的更新周期又缩短了。

就如网络,前两年还在流行BBS,很快,Blog的火就烧起来,各种网体都自成一家,信息发布平民化,生活化。这没有不好,似乎比起数以万计的垃圾邮件和bbs广告帖是进了一步。就如好友石头的名言“Blog在中国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了全民的写作水平”,的确很多blog除了“吃喝拉撒”,四处转贴,还有更恶劣的拿别人的内容充面子(见平生一笑《屏蔽恶劣网站的框架包含》 ),还有什么?某著名BBS一贯会员严格推荐入选,声望等级森严,似乎都是些个高人了。看看那些高人的blog就明白了,为什么李安科同学称《Blog世界,下一个垃圾场》。的确,真正在写blog,真正具有blog精神的还剩几何?(当然,或许blog的精神我也未能领略几分)

最初,blog对于我来说,侧重的也如我们的thinkjam一样,是思想,是原生的想法。稚嫩也好,理想也好,blog都会打上我思想走向成熟的痕迹。操作过程中也走了弯路,有时blog抒发的情绪过多,莫须有的哀思,生活琐碎的点滴……不过一定要有想法,思考也是要来源于生活的嘛,不过一定要高于生活--要不就成了“吃喝拉撒”了。

在厦门学习的短短几天,才知blog原来还有个大功能--信息发布。一个公司,一个图书馆,一个部门……都可以用blog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这点国图,厦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杂志等机构都利用的很好。尤其是《大学图书馆》具有一个专门发布信息的blog,可以最快通知到录用稿件的作者,新刊的主题等等。其实使用新技术和引入新观念一样,都要冒一定的风险。如果潮流所趋,适当风险也是值得的。就象某名人的名言,听来很受用“我们不能保证做到最好,但我们可以做的最早”。现在看来最早是不可能了,相对风险值也降低很多,觉得他们利用blog的经验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昨天回家路听到一家磁带店在放郑智化的《年轻时代》。还记得15年前这首歌如何红火,男孩子们有意学着歌词的穿着“衬衫的钮扣要故意开几个/露一点胸膛才叫男子汉……蓝色牛仔裤要割几个破洞”。后来一度潮流大变,流行淑女靓男,文化开元,可是谁料15年后再听这首歌又觉得仿若昨天,只是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可也不算老呀?

不是我脚步慢,是世界变化太快~